烏山銅鉬礦——打造綠色礦山典范
“雖然烏山銅鉬礦每年給我們環境影響補助,但是憑良心說,哪兒有影響啊?沒有!”礎倫巴根大叔認真地說。
礎倫巴根是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伊和諾爾村牧民,他家的草場緊挨著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的烏山銅鉬礦。記者來到時,他正在為牛羊儲備過冬的牧草。牛羊是他家唯一的收入來源,他的生活離不開草原。2007年烏山銅鉬礦開工建設時,礎倫巴根曾十分擔心,怕礦山會影響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草場。
現在,礎倫巴根的憂慮早已打消。礎倫巴根說:“礦上請我們去看過,礦區沒有塵土漫天,而且到處都種了樹、種了花。礦區上的領導說,礦石開采完了會再種上草,我們還能回來放牧,他們把土都留著呢,我親眼見到的。”
記者也看到,通往礦區的公路兩旁密密地栽著白楊樹,礦區里還栽種了植云杉、東北柳和獐子松。“你看到是面兒上的,我們烏山銅鉬礦不僅‘綠’了面子,而且‘綠’了里子,節能環保措施貫穿了整個生產鏈條!”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占國說。
在粗選工序,烏山銅鉬礦建了一座世界最大的封閉式儲礦堆。絕大多數礦山的粗礦石都是露天堆放,但考慮到滿洲里雨量少、氣候干燥、風大,為了盡可能減少揚塵污染,雖然在經濟上并不劃算,但烏山銅鉬礦還是把粗碎礦石搬進了室內。
在選礦工序,烏山銅鉬礦大膽采用SABC碎磨工藝。這是世界普遍采用的先進工藝,卻因為多年前的一次失敗嘗試,而止步于中國礦業。為了將污染降到最低,中國黃金集團決定冒險再試。結果,選礦工序最大的塵源——破碎車間和篩分車間被一臺球磨機取代,不僅幾乎消滅了粉塵污染,而且至少省去了8條傳送皮帶,節省了耗能、人力成本和土地使用面積。
此外,烏山銅鉬礦的生產用水,全部來自滿洲里城市中水。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城市中水用于有色礦山生產,不僅為在缺水地區發展礦業提供了借鑒經驗,而且也解決了城市的中水排放問題。
大多數礦山的尾礦都是20%的固體加上80%的液體,如果直接排放,不僅可能因為液體滲漏而影響地下水,而且如果遇上極端天氣,還可能導致泥石流或山體滑坡。烏山銅鉬礦的膏體處理工藝將礦渣壓成膏體,使大部分水得以回收再利用。膏體尾礦不揚塵、不滲漏,而且還會板結,消除了泥石流隱患,極大提高了尾礦庫安全環保等級。目前,這項技術已被國家安監總局列為推廣技術。“現在世界平均水平是生產1噸礦石用水3.5噸左右,而我們生產1噸礦石的新增用水量只有0.4噸,創了個世界新低。”趙占國說。
“我(wo)們成功采(cai)用這(zhe)些先進工藝,為中國礦業(ye)(ye)的(de)(de)綠色發展(zhan)探了一條(tiao)路。但是(shi),將先進理(li)念轉化成實際生產,需要超強的(de)(de)責任感和團結一致(zhi)的(de)(de)精(jing)神。” 內(nei)蒙古礦業(ye)(ye)有(you)限公司(si)總經理(li)劉洪(hong)均(jun)說(shuo),“比如,我(wo)國自(zi)主設計制造的(de)(de)球磨機可(ke)以順利運營(ying),就是(shi)整個有(you)色行(xing)業(ye)(ye)共同努力的(de)(de)結果,幾乎所有(you)大企業(ye)(ye)的(de)(de)專(zhuan)家,都給(gei)我(wo)們出過(guo)主意、幫過(guo)忙。烏山銅鉬礦樹起的(de)(de)綠色礦業(ye)(ye)標桿,是(shi)建立(li)在(zai)整個有(you)色行(xing)業(ye)(ye)、裝備制造業(ye)(ye),乃至中國經濟發展(zhan)水平不斷(duan)提(ti)升的(de)(de)基礎上(shang)的(de)(de)。”
(本文(wen)章摘(zhai)自8月27日《人民日報》)





